成都有家连锁按摩店,它在这一细分领域深耕20年,仅在四川和重庆就开设了100余家店。
它打破了难以复制、做不大的“魔咒”。,吸引了众多80后、90后消费者,并将布局上海、北京等城市。
它单枪匹马,为何能够杀出一条路来?以下是创始人的 分享。
di一是效率,第二是效率, 第三还是效率
在很长的时间里,我们和同行相比没有什么不同。
2013、2014年,各行业都在强调互联网+,我们当时也在思考怎么+,这可以用“消费升级”来定义。
我们将目标消费者定位于更年轻化的消费群体,要成为都市白领的推拿馆,解决他们的亚健康问题。
以此为出发点,我们对80后、90后做了一个清晰的画像。
之后,我们整个商业模式都贴近这个目标群体来做,于是想到了O2O的模式。
di一个“O”是线下。我们zui初决定在Shopping Mall或者是高端写字楼周边开店。
1.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,解决租金高的问题
为了解决租金高的问题,我们把店的面积压缩了。
以前开个店是500平米以上,现在想还是那些钱,但只有150平米,怎么做?
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坪效。
我们直接去日本找设计师给我们做空间设计,用zui少的面积设计出zui好的体验空间。
我当时对他们说:“我们一个店150平米,我愿意给200万的设计费,但装修成本控制在50万内。”
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,不能理解。
整个设计的初衷就是如何提高效率。设计师当时做过的平面图都有几十张了,甚至每一张平面图都计算过客户在店里走动,以及员工每服务完一个客人,分别需要行走多少步。
zui后他们把方案做出来,告诉我们:“可以做到每张床位一天的使用率是8次。”
我们团队都不太相信,因为整个按摩行业的平均使用率不到2次,我们的店也如此。
我们说:“打个折吧,先定个6次。”实际做下来,真的能达到8次。
2. 抓住碎片化时间,解决用户忙的问题
解决了门店的坪效问题,我们还要解决第二个问题:客源从哪里来?
我们想到了O2O的第二个“O”即线上,顾客到店之前先在App上面进行预约,用线上加线下的模式打通整个预约机制和模式。
现在,预约率达到了90%以上。
针对白领和年轻人的特点,我们做了大量的项目设计、产品调整和升级,不断地精细化,更好地利用他们的碎片化时间。
我们的排队是看不见的排队。用户在办公室、饭桌、车上排队,到店之前会自由安排时间;
到店之后,我们的员工都做好了准备,这样用户的体验就会提升。这次预约的体验好,下次还会再预约,就把预约机制推动起来了。
3. 有效利用已有资源,解决人工贵的问题
在中医推拿这个行业,人工成本是di一大成本,大概占到了总成本的一半。
这个工作要比其他工作多20%的工资,否则就不容易招到人,但这样就陷入一个“恶性循环”:工资高了必然会抬高服务费,收费一高,客户不爽,消费频次就低。
这样消费就陷入畸形状态。怎么办?
发挥评价的作用。
客人消费完需要给一个评价,评价越好,员工的分数越高,排位也越靠前,那其他客人预约他的可能性就变大。
有更多的客人预约他,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。
如果员工服务、技术与收费不太匹配,单量也会不够。实际上,这变成了自主化的经营,员工个人经营自己的客户。
于是,我们把定价权交给客户。技师的单量、销售、好评率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,可以申请涨价。
以前在这个行业,比方说两个人都是技师,有人是新手,有人工作了10年,他们接待客人的收费、提成都一样,就会想:工作了10年的人跟di一天上班的人是一样的定价,那我进步没用。
这会导致行业里的人不思进取。
现在不一样了,工作了10年的技师获得的客户评价很高,可以涨价,久而久之就把价差拉开了,员工就愿意花时间学习。这样,我们就把员工激活了。
行业传统上还有一个做法,员工不管有没有客户,都要到店打卡,之后等待客户上门。
他们有可能坐5个小时,一个客人都没有,也有可能哪天来了很多客人,接待不下来。
员工的时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。我们通过预约制也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员工在没有被预约的情况下,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。而且,我们在一定区域内开多家店,员工就可以流动起来,在多家店接单。
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得到翻倍。
在我们这儿,好的技师能提前把第二天排满,越老越吃香。年轻人普遍看重专业性,更喜欢年龄大、技术好的技师。
消费能力高的年轻人可以点高价位的师傅。这完全跟市场做了一个高度结合,客户也觉得消费透明、合理。
正因此,我们成功地把市场中的资源存量调动起来了。
此外,我们对员工没有销售任务,不提倡卖卡,他们就觉得工作很单纯,真心实意地服务好客户。这样员工的幸福指数就提高了,我们也大大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的问题。
这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,通过O2O,把所有东西基本上都串联起来了。可真正转起来不容易,多个轮子同时转,整个车子才能启动起来。
作为企业,我们将承担的租金、装修费用、人工成本等高效地利用起来,就不需要通过提高客单价来解决盈利问题,还可以选择离客户zui近、服务到达率zui高的地方开新店。
数字化是快速扩张的“关键要素”
转型之后,我们有几年以每年大约20家新店的速度在扩张。
我们在四川和重庆的好多店从开业到现在,我都没去过。为什么?
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信息的管理,管理信息也是在管理效率。未来离开数据的商业行为都不叫合格的商业行为。
举例来说,如果客户没有通过App预约,那么他来1次或10次,我们都只能把他当成新客户来对待;
但如果客户通过App预约,比如点了哪个技师,什么时候下的单,在哪个店消费,那么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为他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是一个循环。
通过业务获知用户特点,再用这些特点去做业务、做决策(如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),就能更好地支撑公司的健康运转。
如果一个企业现在还没有数据化能力,下一轮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变大了。
用锄头挖地和用挖掘机挖地是不同的结果,这跟努力不努力没关系。
未来,企业一定是以有大量的数据为根基而存在。
因为互联网、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助力,我们近几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0%左右。
切忌急功近利
我们很多同行都是玩储值卡的。
这些躺在账上的钱很少有人不去挪用。
当消费者要兑现的时候,那是一个什么场景?
随时都会爆雷。
这种背后的逻辑是:开更多的店,就要圈更多的储值卡;要圈更多的储值卡,就要对客人更强的激励,比如打5折、3折,还要对员工进行激励,比如提成高达30%。
这是疯狂的行为。怎么算账都算不过来,要支付房租、工资,要交税......凭什么收几十元可以把服务完整地交付了?
当有大量的客户已经给过钱了,只是来享受服务,那么这家店的营业额就会变得很少,收不抵支。
今天开支要5千元,但只有4千元怎么办?换个地方开店,继续圈卡,去偿还上一个店的窟窿。
上一家店的窟窿还没有偿还完,下一家店的窟窿又出来了......这本身是讲不通的模式。
好的合作厂商让你事半功倍
创业之初,我不太重视合作厂商。都是谁家的产品便宜用谁家的,也不考虑其他的。
很快问题就来了,没过多久客流量大幅度减少。
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就去电话回访,这才得知不少客人用了我们的膏药贴剂没有效果,所以就不再过来了。
我打电话给厂家,谁知道打了三天电话都没打通。
zui后好不容易打通了,他说这事儿他们也没办法。
我当机立断,告诉他们合作到此终止,同时排查店里的其他产品。另一方面我寻找其他供应厂商。
经过朋友推荐,我了解到一家叫康迪药械的厂家还不错。我马上跟他们进行联系,进了di一批货。
合作以后,厂家给了我很多的产品资料,包括品牌故事,产品卖点,专业知识等。
他们的业务人员,还会定期对我进行回访,询问产品的信息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,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。
客流量很快就上来了,比之前的人数还要多。我也在厂家的建议下布局了其他产品,涵盖了中老年类、妇科类、小儿类、日常保健类,也使得我们的客流人群覆盖面更加广泛。
2003年我之所以品牌化经营,也是在康迪药械的人员建议下,开始做的,产品也都交由他们OEM代工。
他们在品牌策划和经营也给了非常好的指导。我们的品牌故事、产品卖点,包装设计,全都是由他们来做的。
包括后来布局线上,背后都有他们的贡献。
时至今日,我们依然是良好的合作伙伴,见证了彼此的发展壮大。我相信,我们的明天会更好!
河南康迪药械,作为32年膏贴源头厂家,不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,同时为客户赋能。
针对OEM线上客户,不管你是天猫、淘宝、拼多多、社群、社区团购,还是微商、新零售等渠道平台,我们都可以为你提供精准运营指导,带你跑步进入优质电商圈!